网站首页>新闻 > 热点资讯 > 正文

瑜伽师地论南怀瑾视频全集(瑜伽师地论)-每日视点

来源:纵横信息网    2022-11-14 21:59:46

瑜伽师地论南怀瑾视频全集,瑜伽师地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“一切法无不皆是瑜伽师地,以瑜伽师用一切法为依缘故”,也就是说一切法都是瑜伽师用来修行、观行的对象。

2、修习种种观行的佛教僧侣,被尊称为瑜伽师或观行师,这些瑜伽行者,即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前身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3、《瑜伽师地论》是为了平等利益有情,令三界有情“有种性或无种性”,即不论想成佛者或是不想成佛而只想修人天善福者,依照此论修行都可各获己益,令具有“菩萨心性修行者”能遍于诸乘之文义行果;生起善巧方便的智慧、断除一切障碍、修学一切善法、证佛菩提,穷未来际,自利利他永无止尽,故本论是佛教修行者,欲修行迈向成佛之道所必须依循的根本大论,亦是唐朝玄奘大师西行取经求法之最大要因。

4、《瑜伽师地论》可以说是最殊胜、全面性、有次第的介绍佛学与佛法。

5、它并非佛学概论,而是一部很详细、很深入性开示佛法的论典,这部根本论著含盖三乘理事圆融的修行次第,以此修行才能圆满佛道52位阶的修证。

6、其范围涵盖“害怕生死转回、急于解脱出离三界”的声闻小乘佛法、缘觉的中乘佛法,以及“不畏生死、行菩萨道上求下化”的菩萨所修的大乘佛法;因为众生对于修学佛法的发心、根器不同,而有三乘菩提的差异,如此对于深习佛法,尤其是对于修行这件事,特别是在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两方面,更符合佛所说的唯一佛乘而方便析出三乘菩提的原理;符合佛所说的正知正见,能够通达修行的终极道路。

7、章节本地分,一卷至五十卷。

8、略广说明三乘根本十七地的意涵。

9、内容可以归纳为境、行、果三相。

10、2、摄抉择分,五十一卷至八十卷。

11、抉择本地分十七地中的深隐要义。

12、3、摄释分,八十一卷至八十二卷。

13、解说十七地中诸经的仪则。

14、4、摄异门分,八十三卷至八十四卷。

15、解释十七地经典中诸法名义差别。

16、5、摄事分,八十五卷至一百卷。

17、解释十七地三藏中众要事义。

18、《瑜伽师地论 》为玄奘大师所翻译 ,又称为十七地论 ,讲修行人从理论到修行的十七个层次, 其中虽也包含小乘的修法 ,但最终导归大乘。

19、此部论就像百科一样。

20、佛法中的宇宙观。

21、婴儿如何在母体内成长。

22、如何守戒。

23、如何闻 思 修。

24、什么叫福报。

25、什么叫慧。

26、梦是怎么回事。

27、总之这部论不仅逻辑严谨。

28、而且内容广泛。

29、就像大海一样内涵无数珍宝。

30、有志修行者真正的修行指南。

31、佛教论书。

32、简称《瑜伽论》。

33、瑜伽师地,意即瑜伽师修行所历的境界(十七地),故亦称《十七地论》。

34、相传为古印度弥勒口述,无著记录。

35、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。

36、  译本 唐玄奘译。

37、100卷。

38、但在玄奘以前,已有北凉昙无谶译《菩萨地持经》10卷(相当于奘译本35~50卷前半《本地分·菩萨地》,近年来发现有和阗文译本残篇)及《菩萨戒本》1卷(相当于奘译本40~41卷);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《菩萨善戒经》9卷(相当于奘译本《本地分·菩萨地》,和《地持经》相仿,但另有序品)和《优婆塞五戒威仪经》1卷(为《菩萨戒本》的异译);陈真谛译《十七地论》5卷(相当于奘译本第1~3卷,已佚),《决定藏论》3卷(相当于奘译本50~54卷)等几种译本行世。

39、  此论梵本菩萨地部分,1930~1936年间由日本荻原云来校订印行。

40、1936年印度罗睺罗于西藏萨迦寺发现此论,录写归印。

41、经校订,于1957年由加尔各答大学部分刊行。

42、藏文有题名为《瑜伽行地》译本,分为前十二地(26卷)、声闻地(20卷)、菩萨地(22卷)、摄决择(43卷)、摄事(22卷)、摄调伏、摄异门、摄释(以上三部分不分卷)等八部分。

43、收在丹珠尔中。

44、  内容 全书中心内容是论释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识的性质及其所依客观对象是人们根本心识——阿赖耶识所假现的现象;禅观渐次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境界,以及修行瑜伽禅观的各种果位。

45、以分析名相有无开始,最后加以排斥,从而使人悟入中道。

46、全书分五部分:①本地分(1~50卷)。

47、将瑜伽禅观境界或阶段分为十七地,即五识身相应地、意地、有寻有伺地、无寻唯伺地、无寻无伺地、三摩(  )多地、非三摩呬多地、有心地、无心地、闻所成地、思所成地、修所成地、声闻地、独觉地、菩萨地、有余依地、无余依地;②摄决择分(50~80卷)。

48、论述十七地的深隐要义;③摄释分(81~82卷)。

49、释十七地有关诸经,特别是阿含经的说法和仪则。

50、初明说法应知的五分,次明解经的六义;④摄异门分(83~84卷)。

51、释十七地有关诸经,特别是阿含经所有诸法的名义和差别;⑤摄事分(85~100卷)。

52、释十七地有关三藏,特别是《杂阿含经》等众多要义。

53、初明契经事,次明调伏事,后明本母事。

54、五分中以本地分为重点,后四分主要是解释其中的义理。

55、  注疏 印度注释中最古的一种为最胜子等撰,有汉、藏两种译本。

56、汉译《瑜伽师地论释》1卷,简称《瑜伽论释》,唐玄奘译。

57、现存藏译本有《菩萨地释》,德光撰,燃灯吉祥智、戒胜同译;《菩萨戒品释》,德光撰,慧铠、智军同译;《菩萨戒品广释》,胜子撰,慧铠、智军同译;《菩萨地释》,海云撰,寂贤、戒胜同译。

58、  中国注疏现存有唐窥基撰《瑜伽师地论略纂》16卷(为第1~66卷的注释)、《瑜伽论劫章颂》1卷(为七言颂),遁论集撰《瑜伽论记》48卷,清素撰《瑜伽师地论义演》40卷。

59、另有敦煌本《瑜伽师地论分门记》(已印出6卷)和《瑜伽论手记》(已印出4卷),均为唐法成讲述,听者笔记而成。

60、近代有欧阳竟无撰《瑜伽师地论叙》2卷。

61、此外,尚有20~30种注释已散佚2013-09-25瑜伽作为禅定或止观的代名词。

62、所谓瑜伽行,就是修行种种禅定观行,其中最常用者,为小乘部派所修之数息观与不净观。

63、至于瑜伽师者,亦即自作修行乃至讲述传授瑜伽诸法之师。

64、修习种种观行的佛教僧侣,被尊称为瑜伽师或观行师,这些瑜伽行者,即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先驱。

65、瑜伽师地,即指瑜伽师所依、所行的境界。

66、全书分五部分:①本地分(1~50卷)。

67、将瑜伽禅观境界或阶段分为十七地,即五识身相应地、意地、有寻有伺地、无寻唯伺地、无寻无伺地、三摩呬多地、非三摩呬多地、有心地、无心地、闻所成地、思所成地、修所成地、声闻地、独觉地、菩萨地、有余依地、无余依地;②摄决择分(50~80卷)。

68、论述十七地的深隐要义;③摄释分(81~82卷)。

69、释十七地有关诸经,特别是《阿含经》的说法和仪则。

70、初明说法应知的五分,次明解经的六义;④摄异门分(83~84卷)。

71、释十七地有关诸经,特别是《阿含经》所有诸法的名义和差别;⑤摄事分(85~100卷)。

72、释十七地有关三藏,特别是《杂阿含经》等众多要义。

73、初明契经事,次明调伏事,后明本母事。

74、五分中以本地分为重点,后四分主要是解释其中的义理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 瑜伽师地论 瑜伽行唯识学派 有寻有伺

公益资讯

+更多

云阳资讯

+更多
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?天津汽车站在哪里?
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?天津汽车站在哪里?
天津汽车站在哪个区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?天津市共有几个长途汽车站?天津现在我知道有五个长途客运站,包括老天津站后广场的客运站。虽然天 [详细]